8月1日傍晚,岚河畔的微风轻拂,驱散了白日的热浪。夕阳余晖洒在河面上,波光粼粼。老彭和他的老伴带着小孙女,从卖猪肉的摊位走向“村BA”球馆,这是岚皋人夏日夜晚的常态。他们身后,游客们正排队在“村BA”的“展展滴”(岚皋方言,意为“特别棒”)标志前拍照留念,随后一同涌向球馆。这座原本宁静的陕南小城,因篮球而沸腾。
篮球,早已融入岚皋人的血液。“岚皋人打篮球的历史,比新中国的年纪还大!”80后的谢承昊回忆起童年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他在“星光球场”边长大,那是岚皋最早的篮球场,也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。“我小时候,可以不吃饭,但不能不打篮球。”这位在县篮球队打了10年的老队员,对篮球的热爱溢于言表。

如今,谢承昊的女儿每天下午4点都会去练球,不到8岁已经能够熟练地打篮球。他的小儿子也被爸爸带去看了几场球赛后,吵着要学打篮球。“去年看完比赛后,女儿就主动要求报名篮球培训班。”谢承昊笑着说,“现在作业都不用催了,写完就跑去练球。”

从简陋的“星光球场”到全国首个智能开合式篮球馆,岚皋人对篮球的热爱已经延续了80多年。浙江嘉兴的骆女士连续两年带儿子来看球,“去年暑假看完,他就迷上了篮球,今年还没放暑假就催着我订票。”在这里,篮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传承和生活方式。
民主镇枣树村的篮球场上,陈文涛和他的伙伴们正在挥汗如雨地练习投篮。“今年新建的球场让我们有了训练场所,我们要加紧练习,备战明年的‘村BA’!”这样的场景在岚皋随处可见。130多个村(社区)都有自己的篮球场,篮球运动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。

20:50,岚皋“村BA”主场馆内灯火通明,观众席上座无虚席。黄陵黄帝陵队与渭南临渭区队的比赛正在进行,球员们的每一次精彩表现都引来观众的阵阵欢呼。比赛结束后,观众们纷纷在直播大屏幕前观看,当地群众主动将座位让给远道而来的游客。
岚皋“村BA”已经连续举办3年,今年的第三届巴山汉水“陕西村BA”体旅促商贸活动,吸引了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110支球队参赛,将进行300余场比赛和600余场文艺展演,从7月持续至10月。
“村BA”不仅带动了岚皋县的县域经济,还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。赛事期间,岚皋县多条集观赛体验与在地游于一体的精品线路,显著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从6月中旬开始,岚皋不少乡镇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“夏戏水”系列专场活动,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。
“篮球赛只是引子,我们要的是‘四季IP’。”唐久森告诉记者,岚皋县推出“春踏青、夏戏水、秋BA、冬玩雪”全年文旅活动,将短期火爆转化为长效机制。
“村BA”已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中现象级的“人气王”,它们如同被乡亲们热情点燃的火种,迅速崛起为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。这座陕南小城用篮球告诉我们:真正的“出圈”,从来不是追逐流量,而是让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主角。